尚勇解读《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自我革新让科协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

日期:2016-03-31 09:40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突出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这个重点,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国家级学会与地方科协的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好。

随着《方案》的印发,中国科协将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学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等方面推进改革。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对《方案》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背景意义: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

尚勇介绍,《方案》对科协改革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科协系统机关化、行政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所属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更加突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目标:解决机关化、行政化等问题,提升服务创新能力

“《方案》对科协改革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科协系统机关化、行政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所属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更加突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尚勇做出了这样的解读。

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完善会员制度、接受大型企业科协和高校科协

“在这方面,主要是完善科协团体会员制度,接受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科协和高校科协作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支持所属学会重点发展个人会员,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身份加入学会,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改革学会领导机构设置,优化学会领导人员构成,提高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鼓励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成立学会联合体,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增强学术影响力,形成工作合力。”尚勇说。

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把眼光、力量更多地投向基层

尚勇表示,《方案》着重从改革学会党建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创新学会党组织运行机制、强化工作覆盖,加强思想引领机制、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4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学会党建工作。

《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团结联系服务好科技工作者这一导向,切实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和学会发展中的“小众俱乐部”倾向,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力量更多地配置到基层。

科协领导机构和机关改革:科协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压缩25%

尚勇介绍,《方案》明确将科协全委会基层一线委员的比例调整目标由现在的58%提高到70%左右,将常委会基层一线委员由现在的56%提高到75%左右。实行兼职副主席轮流定期驻会制度。深化科协机关改革也是一项重要改革工作,将所属事业单位压缩25%,事业编制压缩15%,在压缩撤并部分直属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直接面向基层服务的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全国“双创”服务中心、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战略研究院、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等,建立更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

推进地方科协改革:选择50个左右的全国学会进行改革试点

尚勇介绍,目前,中国科协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落实《方案》的具体举措,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协选择了50个左右的全国学会进行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试点,并在上海、重庆已作为中央第一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3~5个地方科协作为改革试点,进行先行先试,建立改革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改革任务件件有落实。

 

资料来源:

尚勇解读《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自我革新 让科协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日报》,2016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