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中国仿真学会仿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联合承办的“2020年度第二十一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于2020年8月26日至2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
本次会议共收到103篇论文,经程序委员会审查,最后录用了64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21卷。
7篇大会报告各具特色,给代表们回顾了历史、开拓了思路、指出了热点方向。
负虚系统是一类频域特性满足负虚性质的动态系统。
电池制造技术的优化和提升,是提升电池性能的根本途经,也被欧盟确定为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于法拉第研究院,英国华威大学刘凯龙高级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晓鹏博士的报告《Interpretable Machine Learning for Smart Battery Manufacturing(用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指导电池智能制造)》,针对电池电极制造的高复杂,强耦合的特性,利用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从而有针对性的优化电池的制造过程。
强化学习被认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最为接近自然学习过程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
一直以来,工业机器人难以被拓展应用到以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为特征的3C产品精密装配生产线,其根本原因是部署机器人所需人力与时间成本太高,传统的机器人示教方法难以满足频繁的换线需求。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新基建,以及5G、北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数据的复杂性对现有的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了重大挑战。
两个分组报告的论文就建模与仿真、系统仿真、航天与装备仿真、控制与决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充分反映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技术应用水平。
本次大会得到了昆明理工大学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协办单位:
28日下午,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宗海教授、蔡远利教授,副主任毛征教授、陈春林教授、胡斌教授、楼云江教授、秘书长汪玉洁和部分委员代表一行应邀出席了昆明理工大学合作交流座谈会,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旭东,副院长何明卫,交通工程学院陈峥教授出席了会议。
马旭东书记代表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对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交通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仿真技术对于交通、车辆、自动化等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次交流扩大了学会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对促进地区交通运输仿真、车辆智能化、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和技术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