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青年风采·青托人才篇】北京理工大学张乐乐:多一点坚持,多一点专注,多一点反思

日期:2023-05-30 09:38



我是张乐乐,于2019年6月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8月入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2021年1月,因为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情节,决定回到北京理工大学做博士后。在科研上面,我的人生信条大致就是“专注,连续,反思”,指引自己不断成长。

 

科研经历

我一直致力于无人机的视觉测量与轨迹优化,空地协同的分布式估计以及非合作目标的绕飞观测方面的研究,具体如下:

1. 在无人机的视觉测量与轨迹优化方面,以无人机执行目标定位任务为背景,重点围绕航向测量偏差下的无人机对目标的单目视觉定位内容展开研究,提出了最优的路径规划策略和新型的三维目标定位算法,克服了现有方法依赖高精度姿态传感器和地理数据库的限制,实现对目标的被动探测定位,改变激光、红外等主动定位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目标定位效果。2. 在空地协同的分布式估计方面,构建了以空中无人机和多个地面侦查平台组成的有人/无人系统,分别对来自空、地视角的目标观测量进行协同估计融合,提出了空地协同加权分布式估计算法,形成两者优势互补,解决了单一平台的资源和能力受限的问题,能够更可靠和有效地实现目标搜索、定位和跟踪任务。3. 在非合作目标的绕飞观测方面,开展基于主动认知的非合作目标绕飞观测和局部观测的图像和激光多点云融合高效建模方法研究,突破传统运动规划和建模方法受目标特性和环境剧烈变化的限制,为非合作目标的绕飞观测与建模多任务协同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目前已在上述领域取得了以下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SCI顶级论文5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荣获国际微小型无人机比赛室内组和室外组双料冠军,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等。




凭借以上成果积累,入选了第八届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托举人才工程。未来希望在学会平台的支持和推荐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跨时空图像匹配的自主地理定位研究,解决GPS拒止环境下空中无人机或地面移动平台无法定位目标的问题,力争从理论方法上取得突破,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程中,进行迭代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