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总结报告

日期:2020-06-14 15:11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9月立项,择优支持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或学会联合体具体实施。该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立项单位情况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第三届(2017-2019年度)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的要求与部署,中国自动化学会于2017年11月23日举行项目终审会议,共入选3名青年人才。

(二)被托举人情况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提名人

1

王    晓

1988.08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张    钹

2

吴均峰

1987.01

浙江大学

陈积明

3

诸    兵

1985.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段海滨


(三)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作2017-2019年度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科协办函学字〔2017〕158号)的要求与部署,学会正式启动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首先,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并填写项目申报书提交给中国科协;第二,发布评审通知、收集申报材料并进行格式审查;第三,成立评审委员会,并于2017年11月召开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终评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遴选出3名青年人才,成为该项目的被托举人。

二、项目完成情况

学会依据中国科协印发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并按照项目申报书的方案计划,分别与被托举人及其所在单位签订了三方培养协议,按照协议内容执行培养方案及经费使用。

(一)制定托举实施计划

学会成立青托工作组和秘书组,工作组为被托举人制定年度培养计划,秘书组为被托举人在项目实施、经费使用等方面提供保障服务。

(二)发挥导师团作用

学会建立专家团队,由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等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团,增强与被托举人的沟通与交流,激发研究灵感,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术思考。

(三)开展年度考核

学会召开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总结会。会上,被托举人代表分别作年度工作汇报,托举导师代表对被托举人研究工作进行评价,并分享青年人才培养经验。总结会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被托举人工作业绩,为被托举人营造成长环境,创造才华展示平台,提供发展规划指导。

三、项目主要绩效

(一)托举平台建设、托举机制创新及成果

学会青托工作组为被托举人制定培养计划,为被托举人潜心研究提供有力保障,为其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丰富平台,激励他们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不断产出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

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1.导师团指导

托举导师对被托举人从学术方向引领、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指导,并帮助被托举人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组织导师专家与被托举人定期开展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科研和工作问题。

2.搭建学术发展与交流平台

(1)中国自动化学会连续承担中国科协学科发展项目,通过邀请被托举人参与内容的撰写,来提升其在各自领域的学术高度和学术影响力。

(2)为被托举人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学会利用积累的学术优势、专家优势和产业资源,为被托举人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宽松的学术交流氛围。邀请被托举人参加学会主办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以及各分支机构举办的学术会议,并在相关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

(3)组织青托沙龙或企业对接会,帮助被托举人与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及相关企业建立起联系,促进相关产业界单位能建立与青年人才的长期合作关系,更早地深入了解和介入更多的前沿创新性研究成果。

(4)鼓励被托举人参加各学会奖项的评选。

3.加大宣传力度

(1)通过学会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以及各类微信群等平台发布信息,对被托举人进行广泛宣传,扩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2)实施被托举人专访,并在《中国自动化学会通讯》(电子刊、纸版)上设立专栏陆续进行宣传报导。

(3)官方网站设立了“青年人才托举”专栏,用于宣传青托人才的研究成果以及个人事迹等,同时也为后续的青年优秀人才树立榜样。

(二)青年人才选拔、培养、评价等创新实践及成效

学会按照“小同行遴选,大平台培养”的托举原则,建立了人才选拔、培养、评价工作机制,项目实施表明,学会在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方面采取的实施是有效的、可行的,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制定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时间结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成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遴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的遴选工作。遴选工作领导小组由学会理事长、监事长及秘书长组成。

3.成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委员由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等行业知名专家组成,同时兼顾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员分布。

4.制定《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试行)》、《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三方培养协议书》等文件。

5.学会工作领导小组按年度计划对被托举人做出考核与评估,及时了解与掌握被托举人的各类进展情况。

(三)被托举人的成长情况

在项目资助期内,三位被托举人都不同程度的在各自所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获得了多项奖项和荣誉。被托举人的具体如情况下:

1.王晓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承担科研任务3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经费支持近百万元;承担企业委托研发课题3项。截止目前:以第一发明人或与他人合作申请专利5项、受理5项;申请软著4项,授权4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1篇文章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子刊Science Robotics(IF: 19.4, Top 5%),并被推选为该期期刊焦点文章;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F: 9.515, Top 2%)、国内一流学术期刊《自动化学报》等发表文章各1篇, 获得同领域专家高度认可。以第一完成人或与他人合作申请专利5项、完成软著4项。2018年11月,晋升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2018年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小微创业奖、ABB智能科学与技术论文大赛特等奖,2019年作为核心参与人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奖。在国内外期刊和学会承担多项职务,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任副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秘书长,并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等多个国际一流期刊的审稿人。2020年4月,被托举人入选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家库。

2.吴均峰 浙江大学

目前已被IEEE Trans.等国际顶级期刊录用的论文31篇,已投稿IEEE Trans.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11篇,另有一些初步结果将于近期投稿。被托举人还借助“青年托举”项目支持搭建了无人机平台,通过视觉、音频设备实现对无人机姿态位置状态信息估计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多源信息融合下的无人机状态估计、机器视觉的无人机状态估计、小型移动目标的轨迹追踪等问题的技术研究,目前已有一篇会议论文在美国2018 年56th Annual Allerton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Computing会议上发表。2019年获日本JSPS Invitational Fellowship。现为IEEE Senior Member。先后在IEEE Transactions Information Theory、IEEE Transactions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期刊发表和录用论文30余篇,长期以来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的多位国际知名学者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担任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Neurocomputing期刊专刊客座编委,应邀为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和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知名国际会议审稿。2017-2019年期间,共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3.诸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受理专利一项。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获得2019 IEE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ICCA)最佳论文提名奖。担任《自动化学报》编委。

(四)主要经验做法、工作亮点

1.构建青年人才培养体系

学会按照中国科协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试行)》、《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三方培养协议书》等文件,为被托举人未来三年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框架体系。

2.搭建被托举成长发展平台

依托学会的学术交流平台、国际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为被托举人提供宽松的学术交流氛围,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在项目执行期间,被托举人参加学会及各分支机构举办的学术年会、研讨会、论坛以及国际会议;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资助,被托举人与国际知名学者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在这过程中,被托举人逐渐建立了与海外学者的合作联系,将为未来的更深入合作打下基础。

3.开展年度总结考核

学会按照年度计划,召开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年度项目总结会,被托举人就年度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专家们对被托举人进行综合考评,托举导师代表就青年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共同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展望未来。总结会不但能够检验该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效果,还将对推动下一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顺利实施发挥积极作用。

(五)社会反响

针对青年人才托举项目,学会采访了部分托举导师、被托举人所在单位、以及有关院士专家、青年科技工作者,就此项工作进行了评价:

1.青托工程作为科协的重要项目,其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和引导意义已超出了项目本身,特别是灵活的培养模式有利于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与很多“国家级”的人才计划项目相比,中国科协实施的“青年人才托举项目”是重点扶持和培养30岁上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具有非常强针对性人才培育项目。项目不仅仅提供了稳定、持续的经费保障,鼓励青年人才勇于探索,并为其提供平台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作为被托举人的指导老师,在本项目的支持下,一直关注着青年人的成长,通过不断的深入讨论交流,希望在业务能力和工作方法上能够给予更专业性、更针对性指导和帮助。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号召,全力助其成长。

2.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对我的学术和个人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借此机会,我要感谢中国科协提供的资助平台,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给予的宝贵机会,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各位领导以及托举工程的各位导师对我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今后我将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在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的科研道路上更加奋勇前行,为我国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中国科协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不仅仅是希望给广大青年学子创造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营造更好的学术环境,增加与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学习交流的机会;还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探索更好更有效的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拨与培养机制,能够在培养中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其科学素养。在科协和各个所属学会建立起多层次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在国家科技人才培养尤其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4.青托工程充分发挥了科协资助、学会培养以及导师指导的专业优势和全方位保障,非常感谢青托工程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大力支持与培养。青年人才能够聚焦技术前沿,潜心和深入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相信托举工程会为更多的青年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与学术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加大项目宣传力度

学会积极宣传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希望中国科协从国家层面加大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宣传力度,提高项目认可度和关注度,为入被托举人能力提升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二)建议出台经费使用细则

中国科协针对项目经费使用有指导性意见,但是在经费使用及财务报销过程中,被托举人遇到财务方面的各种困难,降低了经费使用积极性。

建议中国科协出台项目经费使用细则,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被托举人在经费报销过程中的流程和原则,真正为被托举人减负,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构建青年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充分总结前期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作的经验,将项目总结作为学会开展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起点,强化导师团作用,实现专业互补、一对一跟踪指导监督,探索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力度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和跟踪,进一步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利用学会现有的学术资源、平台资源、专家资源为被托举人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其宣传推广、成果转化提供助力。通过“学术沙龙”、“学术会议”、“推荐到国际组织任职”、“推荐到国际顶尖级学术机构访问和交流”等方式,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和沟通平台,增加与相关领域诸位大师级人物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拓展科研思路,提高科研能力。

(三)建立青托人才服务跟踪体系

建立青年托举人才数据库,动态监测被托举人成长轨迹。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为被托举人提供政策宣传、专业领域科技资讯、产业信息、人才需求等服务内容,推动青年人才托举服务精准化和精细化。


青年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产学研助力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中国自动化学会拥有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及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领袖企业负责人组成的专家人才库,并拥有众多独具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和交流平台。三年来,在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支持下,被托举人在学术科研、活动组织、技术推广、学术活动以及团队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中国自动化学会通过不断创新托举培养机制、建立青托人才服务跟踪体系、积极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为被托举人成长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打造高水平托举团队

学会建立专家团队,由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等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团,增强与被托举人的沟通与交流,激发研究灵感,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术思考。

(二)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1.中国自动化学会连续承担中国科协学科发展项目,通过邀请被托举人参与内容的撰写,来提升其在各自领域的学术高度和学术影响力。

2.为被托举人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学会利用积累的学术优势、专家优势和产业资源,为被托举人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宽松的学术交流氛围。邀请被托举人参加学会主办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以及各分支机构举办的学术会议,并在相关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在不同层面为被托举人提供平台服务。

三、主要成效

学会按照“小同行遴选,大平台培养”的托举原则,建立了人才选拔、培养、评价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会通过打造高水平托举团队,为被托举人配备了导师团,增强沟通与交流,激发研究灵感,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术思考,通过“传、帮、带、导”的方式,保证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效性。

学会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其在各自领域的学术高度和学术影响力,得到被托举人的一致认可。

四、经验做法

充分发挥学会学术优势、专家优势和产业资源,为被托举人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被托举人与行业知名专家、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五、下一步工作考虑


根据青年人才的自身特点,将青年人才培养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工程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注重加强培养其在相应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能力,造就高级科学专门人才;专业型人才注重其在相应科技产业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和研发能力,造就工程技术高层次领军人才。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成长

一、学术成长

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总计6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6篇,包括《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顶级期刊文章7篇;通信作者(非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第二作者(指导学生第一作者)SCI期刊论文3篇。其它论文发表在《自动化学报》,IEEE控制与决策会议,美国控制会议,IFAC世界大会等著名期刊或会议上。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1项。上述大部分成果都是在近三年青托项目支持期间取得。

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认可,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累计被引用1000余次,h因子17(Google Scholar数据)。引文作者包括20余位院士、IEEE Fellow、IFAC Fellow、AIAA Fellow、AAAS Fellow,以及多位国际上其它著名学者教授。

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201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18年1月起担任《自动化学报》编委。

二、个人发展

长期从事模型预测控制理论与应用,无人机非线性控制方面的研究。学生生涯全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完成,2007年和2013年分别获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赴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累计从事3年博士后研究。2016年10月回到母校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回国伊始,个人水平有限,某些方面条件也不够理想。正是在此关键时期,有幸得到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支持,可以继续自由从事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扩充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和研究规模。目前,研究团队包含各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与国内外一些知名科研团队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得益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资助,研究室的硬件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前,我们购置并改进了无人机、机械臂、移动机器人、蚁族机器人等实验平台,用于支持团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再次对中国科协和中国自动化学会表示由衷的感谢。

近年多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虽未成功,但是获得了许多正面评价意见以及对今后科研工作的有效建议。在此对评审专家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三、成长心路

一路走来,倍感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对我的学术和个人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有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资助,我才可以在职业生涯初期能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借此机会,我要感谢中国科协提供的资助平台,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学会给予的宝贵机会,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各位领导以及托举工程的各位导师对我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今后我将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在模型预测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科研道路上更加奋勇前行,为我国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深化社会计算实践研究,探讨学研产开放合作新模式

大家好,我是王晓,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专业方向是社会计算。可能有人会问,有社会计算这个专业吗?没怎么听说过。答案是有的,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即今天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的大力支持下,社会计算正式被确立为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学科代码“99J2”),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位培养工作依托国科大和中科院自动化所展开。

以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平台为依托,我有幸得到了多位和蔼亲切、蜚声国际的教授的悉心指导。郑南宁理事长见解深刻、张钹教授认真严谨、吴宏鑫院士平易近人,在各位导师的指导下,我的研究主要围绕网络群体行为的激发和汇聚机理展开。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以论坛为代表的非社会关系约束的网络社区,在青托项目期间,主要完成了3项工作,包括:基于多智能体方法的人工社区模型构建;在建成的人工社区模型中完成了对典型群体行为激发与汇聚机理的计算实验设计与验证;在实验结果的指导下创办了面向智能驾驶领域的信息服务自媒体平台—智车科技,通过与其平行的人工社区平台虚实互动、协同发展,目前已实现了对数百家客户的高质量服务。整体而言,这部分研究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得到显著应用,包括:科普传播、交通舆情引导、专业领域知识推荐等。

自学生时代起,我就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事务。借助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平台,我参与了国内诸多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及其组织工作。2017年7月31日,混合智能专委会成立,我有幸被选为副秘书长,在专委会主任薛建儒老师、秘书长曲延云老师的指导下,负责专委会的科普传播与推广工作;2018年,IEEE IV 2018在国内举办,这是自其创办29年来第二次在中国举办,我有幸作为大会的秘书长,在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张楠老师、副秘书长王坛老师等的帮助和指导下,负责了会议的策划、实施以及现场会务组织工作,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并且获得众多国内外嘉宾的一致称赞。在托举人才工程的支持下,我参加了IEEE SMC等多个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并展示个人研究工作。

我创办了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学术和技术传播以及行业资讯的自媒体平台—智车科技,现已入驻今日头条、知乎号、老虎财经、百家号、商业新知、ofweek、搜狐号等第三方社交媒体平台,跨各平台关注用户人数近20万人。2019年1月,被托举人被聘任为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负责推动科研技术产业化相关工作;2019年11月,被聘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2020年4月,入选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第一批专家库。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支持是非常开放和灵活的,给了我很多探索的空间。在托举工程支持下,我还基于社交媒体探索学术交流和合作新模式,以“学术开源社区”的方式开展了非常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面向O2O的社会学术群体动态组织模式探讨”项目。项目组负责人由被托举人和DAOONE社区创始人丁文担任,以众包的方式层层筛选课题参与人,成立了“在线餐饮外卖垃圾治理的智能可持续生态系统工程”课题组。该项目研究小组不仅围绕课题开展研究,并且自发起之时便不断分析、评估并反馈调整自身运营模型,探索出一套融合“发布任务、人才筛选、网络角色、驱动模型、评价系统”的动态、可变、灵活的内部组织与运营体系,形成了人员-角色-分工-互动-激励的动态模型。

上述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均离不开学会的帮助。2019年11月,被托举人作为青托代表在中国自动化大会“我们的2030:责任与使命”专题研讨会上做报告与工作分享,得到了侯增广教授、曹汛教授和贺威教授的指导和建议,进一步帮助被托举人梳理了如何将科研工作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社会计算和计算社会学逐渐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诚挚欢迎各位同行同事前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指导工作,茶叙学术,共话友谊。


来源: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