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于2023年10月25日召开了2023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评审会议。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项目。评审结果于2023年10月25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自动化学会官网公示,期间无异议。
2023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按项目名称首字母排序)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 
					 1  | 
				
					 不确定多运动体系统的高性能分布式学习控制理论与方法  | 
				
					 程龙;孟德元;侯增广;王云鹏;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2  | 
				
					 不确定系统高效状态估计与智能优化控制  | 
				
					 许斌;范泉涌;韩渭辛;王振华;王霞;  | 
				
					 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 
			
| 
					 3  | 
				
					 大场景协同优化视觉三维建模与定位  | 
				
					 刘红敏;樊彬;申抒含;徐婧林;韩军伟;  |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  | 
			
| 
					 4  | 
				
					 多视图协同学习理论与方法  | 
				
					 孙仕亮;张楠;赵静;殷俊;谢锡炯;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宁波大学;  | 
			
| 
					 5  | 
				
					 非线性离散系统的智能建模与自适应控制  | 
				
					 刘艳军;唐丽;李树;佟绍成;陈俊龙;  | 
				
					 辽宁工业大学;澳门大学;  | 
			
| 
					 6  | 
				
					 复杂场景下网联多智能车弹性协同感知理论  | 
				
					 程翔;郑心湖;张荣庆;杨柳青;陈晨;  | 
				
					 北京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 
					 7  | 
				
					 高维复杂数据的鲁棒特征编码  | 
				
					 张海军;张召;张莉;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  | 
			
| 
					 8  | 
				
					 鸽群智能优化模型;理论及应用  | 
				
					 段海滨;史玉回;霍梦真;徐小斌;海星朔;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 
			
| 
					 9  | 
				
					 基于多元统计和深度学习的工业系统状态监测  | 
				
					 王友清;樊继聪;马鑫;  | 
				
					 北京化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 
			
| 
					 10  | 
				
					 空间非合作目标安全抵近智能自主控制方法  | 
				
					 胡庆雷;邵小东;李东禹;韩拓;郭雷;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11  | 
				
					 面向机器人灵巧操作的视触觉融合感知与学习理论与方法  | 
				
					 孙富春;刘华平;郭迪;方斌;孔涛;  | 
				
					 清华大学;  | 
			
| 
					 12  | 
				
					 模糊系统优化理论及其机器学习与智能控制应用  | 
				
					 伍冬睿;黄剑;曾志刚;崔雨琦;陈诚;  | 
				
					 华中科技大学;  | 
			
| 
					 13  | 
				
					 切换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 
				
					 宗广灯;赵旭东;杨东;孙海滨;  | 
				
					 天津工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 
			
| 
					 14  | 
				
					 群智驱动的情境感知传输理论与方法  | 
				
					 贺诗波;陈积明;周欢;史治国;范家璐;  | 
				
					 浙江大学;东北大学;  | 
			
| 
					 15  | 
				
					 “双高”配电系统阻抗稳定机理分析及控制  | 
				
					 孙秋野;王睿;胡旭光;李玉帅;马大中;  | 
				
					 东北大学;  | 
			
| 
					 16  | 
				
					 无人驾驶智能测试理论与方法  | 
				
					 李力;王飞跃;辛景民;王晓;黄武陵;  |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  | 
			
| 
					 17  | 
				
					 无人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理论与方法  | 
				
					 夏元清;戴荔;孙中奇;刘坤;  | 
				
					 北京理工大学;  | 
			
| 
					 18  | 
				
					 新型红外热成像缺陷无损检测理论及方法  | 
				
					 何赟泽;张晓飞;王洪金;杨瑞珍;  | 
				
					 湖南大学;  | 
			
| 
					 19  |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交互行为建模与异常识别  | 
				
					 沈超;蔺琛皓;张萌;刘晓明;管晓宏;  | 
				
					 西安交通大学;  | 
			
| 
					 20  | 
				
					 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状态估计与弹性控制  | 
				
					 杨光红;安立伟;芦安洋;  | 
				
					 东北大学;  | 
			
| 
					 21  | 
				
					 智能无人系统抗干扰保性能受限控制理论与方法  | 
				
					 陈谋;雍可南;周同乐;邵书义;吴庆宪;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22  | 
				
					 自适应控制系统性能增强理论与方法  | 
				
					 那靖;吴建德;王树波;黄英博;陈强;  | 
				
					 昆明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 
			
| 
					 23  | 
				
					 自适应学习与协同控制理论方法  | 
				
					 孙长银;穆朝絮;何舒平;刘剑;余瑶;  | 
				
					 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安徽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 
			
	
	 
		2023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按项目名称首字母排序)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1
						 
							车用动力电池的可解释状态估计与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
						 
							李鹏华;邓忠伟;冯飞;侯杰;谢翌;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
						 
							2
						 
							不确定动态系统状态估计;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理论
						 
							赵东;李岳炀;刘帅;王自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3
						 
							大规模复杂环境下高效计算智能方法及应用
						 
							郭天佑;梁循;马跃峰;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4
						 
							低质不确定数据下智能车状态估计理论与方法
						 
							朱浩;朱智勤;唐贤伦;董鹏;
						 
							重庆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5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鲁棒安全控制与协同预测优化理论及方法
						 
							邬晶;龙承念;刘臣胜;堵益高;李少远;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6
						 
							多界面全场应变检测新理论及应用
						 
							董博;白玉磊;杨祖元;高健;贺云波;
						 
							广东工业大学;
						 
							7
						 
							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
						 
							杨涛;孟子阳;马麒超;李渝哲;洪奕光;
						 
							东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8
						 
							多自主体分布式覆盖控制与优化
						 
							宋程;徐胜元;袁德明;樊渊;冯刚;
						 
							南京理工大学;安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9
						 
							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陈立平;吴然超;柴毅;刘家保;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
						 
							10
						 
							复杂不确定性系统的估计和补偿控制理论与方法
						 
							赵志良;吴泽浩;陈森;郭宝珠;邓飞其;
						 
							陕西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
						 
							11
						 
							复杂动态系统有限频域建模分析与智能控制
						 
							丁大伟;解相朋;李霄剑;任莹莹;李擎;
						 
							北京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学;
						 
							12
						 
							复杂环境下集群动态系统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
						 
							朱伟;翟世东;虞继敏;纪良浩;于南翔;
						 
							重庆邮电大学;
						 
							13
						 
							复杂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建模与协同控制理论及方法
						 
							李永福;赵杭;李华青;于树友;
						 
							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吉林大学;
						 
							14
						 
							复杂能源系统智能规划设计与调度管理优化新方法
						 
							雷洪涛;史志超;李凯文;张涛;刘亚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15
						 
							复杂水陆环境下多智能体系统建模;优化及协同控制理论
						 
							郭书祥;秦洪德;石立伟;李春英;孙延超;
						 
							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16
						 
							复杂网络化系统的预测控制与安全防护
						 
							庞中华;刘国平;孙健;
						 
							北方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17
						 
							复杂网络环境下多智能体系统安全协同控制
						 
							车伟伟;徐勇;邓超;马永胜;吴争光;
						 
							青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
						 
							18
						 
							混杂网络化系统协同控制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刘智伟;关治洪;胡滨;池明;葛明峰;
						 
							华中科技大学;
						 
							19
						 
							基于神经动力学的多冗余机器人竞争-合作协同理论与方法
						 
							金龙;杨辰光;李帅;孙中波;张嘉政;
						 
							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
						 
							20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计算理论和控制方法
						 
							肖林;代建华;张雨浓;廖柏林;
						 
							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吉首大学;
						 
							21
						 
							计算智能驱动的疾病特征研究
						 
							苏苒;魏乐义;邹权;金强国;
						 
							天津大学;
						 
							22
						 
							面向复杂非线性记忆系统的分析与群智能优化
						 
							于永光;胡伟;顾文娟;张硕;崔怡冰;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23
						 
							面向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状态估计与故障诊断方法
						 
							文韬;黑新宏;金永泽;周福娜;文成林;
						 
							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4
						 
							模糊粗糙集及其在智能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张小红;詹建明;王敬前;邵松涛;
						 
							陕西科技大学;湖北民族大学;
						 
							25
						 
							青藏铁路与轨道交通的列车定位模型;算法与应用
						 
							陈德旺;程瑞军;马小平;张军平;李灵犀;
						 
							福建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青岛智能产业研究院;
						 
							26
						 
							区间二型模糊粒度信息处理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莫红;周敏;李润梅;王涛;赵宣茗;
						 
							长沙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7
						 
							随机有限多目标跟踪融合理论与集群建模方法
						 
							李天成;刘伟峰;潘泉;
						 
							西北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8
						 
							网络化耦合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及其应用
						 
							丁磊;叶茂娇;肖顺元;岳东;
						 
							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29
						 
							网络化跳跃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
						 
							成军;严怀成;曹进德;沈浩;齐文海;
						 
							广西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30
						 
							网络化系统的综合安全保护与诊断机制及应用
						 
							李沂滨;宋艳;盖珂珂;高晟耀;王代超;
						 
							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31
						 
							新型配电网下的控制和保护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黄晶晶;任志刚;张爱民;曾正;王金玉;
						 
							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
						 
							32
						 
							永磁电驱动系统无传感器在线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理论方法
						 
							刘朝华;刘侃;吕明阳;章兢;陈磊;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33
						 
							有限值系统分析与控制的STP方法
						 
							冯俊娥;孟敏;于永渊;程代展;
						 
							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自动化学会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