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2018专题论坛:自动化与生物/医疗/农业/教育论坛成功召开

日期:2018-12-03 10:42
12月1-2日,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专题论坛之 “自动化与生物/医疗/农业/教育”在西安成功召开。自动化与生物、医疗、教育领域内专家学者从运用自动化控制理论、信息技术、流体工程、电子电路、嵌入式软件和系统可靠性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报告,并与参会者进行充分交流,共同探讨脑信息交互、神经反射解码、心理信息感知及生物分子智能重构等多个方向的热门难点问题。该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李远清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刘丁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首先,浙江大学郑筱祥教授的报告《脑机接口研究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这种不依赖于常规的脊髓/外周神经肌肉系统,在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与控制通道,实现了脑与外界的直接交互。脑机接口的研究对脑与认知、智能信息处理、仿脑工程和人工智能等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利于推动新型信息感知、复杂数据处理、模式识别、认知计算和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发展,在挖掘人类认知潜能、残障人康复、神经疾病治疗,以及航天、国家安全等问题上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的沈红斌教授《基于智能计算的蛋白质图像三维重构与结构预测》的报告对近年来生物蛋白分子的序列和图像数据3D重构研究进行了介绍。随着分子测序和成像技术的快速突破,生物蛋白分子的序列和图像数据呈现爆炸增长趋势,发展海量生物数据内在联系的新算法方法,实现从蛋白序列和图像精确预测及重构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挑战性问题。冷冻电镜作为一项新技术,在蛋白质结构求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深圳大学张志国教授《无训练神经反馈新范式:相位引导视觉刺激调制脑电节律》的报告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无需训练、无需用户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高的神经反馈新范式。该范式可以实时解码脑电alpha节律的相位,并通过在特定alpha相位持续施加视觉刺激以灵活调节使用者alpha节律的幅度和频率。实验结果显示,该新范式可获得一致性高 (对所有被试的几乎所有试次),灵活度高(可升高或降低alpha节律的幅度与频率),和瞬时(调制效果和视觉刺激间几乎无延时)的alpha脑电节律调控效果。

 

华南理工大学李远清教授报告了《基于稀疏表示的脑信息解码与脑内视听觉整合研究》介绍基于稀疏表示用于脑信息解码相关结果以及基于脑信息解码的脑内视听觉整合研究方面的结果,包括视听觉整合在语义神经表征的作用,注意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熟悉性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视听觉整合对大脑解鸡尾酒会问题的作用等。

 

华东理工大学的金晶教授《脑-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的报告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有效帮助残疾人和语言障碍病人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获得他们失去的控制和信息交互能力。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和生活辅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已逐渐从实验室进入到康复中心和医院病房等实际应用环境,为失去或暂时失去运动机能的病人创造与外界交流的新渠道,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为运动机能损伤病人提供康复辅助手段,如中风康复和受伤肢体康复等。报告围绕P300脑-机接口和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展开相关介绍,主要涉及基于脑-机接口在信息交互系统,轮椅控制系统和脑卒中康复系统等。基于以上这些系统,详细介绍P300的刺激模式编码技术,运动想象范式,运动模态识别算法和临床应用方法等。

 

东南大学郑文明教授《心理生理信息感知计算与儿童智能发展评测》的报告简要介绍人的关键智能发展基本内容,并针对表情、语音和脑电等信号中的心理生理信息感知计算问题,介绍相关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最后简要介绍相关技术在医疗和教育中的应用。

 

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张捷研究员做了《脑功能网络的动态特性及其机制》的报告。该研究基于美国脑计划HCP,英国Biobank,和和Allen Brain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脑科学多尺度数据库,从基因-影像-行为多个层次研究大脑可变性产生的机制,及其与人类高级认知功能问题。研究了脑功能网络时变性的神经与遗传机制。发现脑动态网络时变性与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神经活动/电活动有关,并受大脑发育和神经可塑性相关的基因调控。发现脑网络动态性与智商和创造力均高度相关。其工作对于解析人类高级认知功能,启发类脑人工智能具有一定意义。

 

同时,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的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

 

学会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