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2020专题论坛“网络与大数据”成功召开

日期:2020-11-08 11:12

       2020年11月8日下午,2020年中国自动化大会专题论坛“网络与大数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长江厅成功召开。大数据是大量、高速、多变的信息,需要新型的处理方式去促成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能力与最佳化容处理。互联网的发展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数据、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撑、服务与应用。此次专题论坛重点介绍了网络与大数据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虚拟原位数据中心计算到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等。

此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桂卫华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胡德文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邀请到同济大学蒋昌俊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石光明教授、重庆邮电大学王国胤教授、东北大学王兴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向阳教授、清华大学徐恪教授等六位专家,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专家合影

首先,蒋昌俊教授带来了题为《虚拟原位数据中心及计算》的报告。报告从网络大数据的动态不确定和成份复杂等特性出发,为解决大数据加工处理的传输复杂性高、计算效率低、大数据采集与开发利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等问题,提出了虚拟原位数据中心系统及其构造方法,其创新思想是通过大数据勘探,为现有的数据中心提供原位的数据服务,通过虚拟算力逆向传输为数据加工分析者提供数据计算服务。虚拟原位数据中心系统在12个行业500多家单位获得了成功应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蒋昌俊:虚拟原位数据中心及计算

第二位报告人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石光明教授,报告题目为《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报告从信号的角度出发探究了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传统的信息技术以比特为基础,对信号和数据层的处理能力和性能越来越强,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占用频带越来越宽,处理信息的功耗越来越大,已开始背离生物信息处理的初衷。相比传统信息技术以比特为基础处理信息,智能生命体以语义为基础处理信息,具有更优的信息处理能力。报告还从数学度量和语义刻画等角度出发,分析了智能时代的类脑计算技术,揭示了其关键挑战性问题。


石光明: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

第三位报告人重庆邮电大学王国胤教授做了题为《多粒度认知计算》的报告。报告从认知计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脑认知研究与智能计算研究之间的关系;从无需脑认知的智能计算、脑认知启发的智能计算、智能计算辅助的脑认知、以及脑认知与智能计算融合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广义认知计算及其研究内容。报告中分别以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双向认知计算、数据驱动的粒认知计算为例,介绍了基于智能计算的人脑认知仿真研究和人脑认知与智能计算融合研究等两个方向的研究成果和未来方向展望。


王国胤:多粒度认知计算

第四位报告人为东北大学王兴伟教授,报告题目为《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工业互联网》。王兴伟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新一轮科技产业的由来和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并给出了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参考模型和层次结构。在报告中王教授还介绍了工业互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指出工业互联网层次模型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工业云、决策层、服务层、以及用户层,而安全贯穿于所有层次;最后讨论了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和相应对策。


王兴伟: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工业互联网

第五位报告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向阳教授带来报告:《AIoT:智能感知,通信,与边缘计算》。报告中介绍了李向阳教授及其团队在智能物联网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探索,包括基于RFID和无源的智能感知,大规模无源、低功耗网络,智能边缘计算,和智能物联网的安全隐私保护等。报告中指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挑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精准感知、互联互通、智能计算、安全隐私;为应对这些挑战,李向阳教授团队提出了基于端边云一体化体系结构,以实现端边云的协同计算和智能融合。


李向阳:AIoT:智能感知,通信,与边缘计算

最后一位报告人为清华大学徐恪教授,报告题目为《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报告首先分析了数据中心网络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接着,从运行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升服务性能为目标,报告梳理了数据中心网络业务全流程各环节中的特点、痛点以及难点,并在每个环节上都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改进数据中心网络的资源管理现状。最后,徐恪教授介绍了已应用到大规模实际系统中的部分成果。 


徐恪: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

整个报告过程中,桂卫华院士和胡德文教授进行了精心主持安排,并做了总结发言,指出六个报告涵盖了感知、数据、计算、通信、认知到网络等多个层面,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应用丰富,亮点纷呈。


桂卫华院士总结发言


胡德文教授总结发言

来源:大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