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全球招聘人才公告

日期:2022-08-22 10:22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我校集自动化、电子及信息类专业于一体,学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通信与信息系统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其中陕西省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2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全国前20%,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全国前40%。学院形成了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核心器件设计、电站锅炉优化控制、冷轧钢带、微波导航、激光通讯等面向国家需求的特色研究领域,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抓手,培育了一批此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现面向全球招聘各类人才,包括海外优青、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博士师资三大类。具体如下:

一、优青(海外)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是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优青(海外)项目相关待遇

1.国家提供100-300万元经费资助,资助期限为3年;

2.如成功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且与我校签订全职引进人才聘用合同,校内待遇如下:

无偿提供校内住房一套,并一次性提供70万元安家补贴费,配偶随调并安排工作,解决子女入学;聘为三级及以上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薪不低于60万元;提供研究生招生支持;按照工作需求,特设编制,以外部引进或内部遴选的方式为其组建科研团队。特别地,依托我校申报进入会评阶段但未最终获得支持的,学校优先以教学科研岗位(参加职称特聘,事业编制)引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及科研配套保障。

联系邮箱:yiym@xaut.edu.cn

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岗位要求: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及其交叉学科

(一)杰出人才

对学科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性构想,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的杰出人才。

(二)领军人才

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国际同行公认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或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工作,或在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在带动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的领军人才。

(三)拔尖人才

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学术前沿领域,从事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已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备有潜力入选更高层次国家人才项目的拔尖人才。

(四)骨干人才

1.处于国内前沿领域,在基础学科、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方面有重要发现,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技术创新、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杰出人才。

2.主持重大科研任务、领衔高层次创新团队、负责省部级以上创新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的专业人才;或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突出的中青年人才。

3.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岗位待遇

岗位类别

待遇

其他

杰出人才

一事一议

领军人才

教授工资+5万元/月人才津贴

+科研启动经费+80万元安家费

提供170㎡左右校内住房一套(来校工作满十年后,无偿提供),配偶随调,解决子女入学

拔尖人才

教授工资+3万元/月人才津贴

+科研启动经费+70万元安家费

提供130㎡左右校内住房一套(来校工作满十年后,无偿提供),配偶随调,解决子女入学

骨干人才

教授工资+科研启动经费

+60万元安家费

按照学校政策选购校内住房一套,协助解决配偶工作,解决子女入学

备注:1.各岗位的科研启动费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支持,一事一议。
2.科研启动费,按照学校、二级单位各50%比例进行拨付。

 

联系邮箱:yiym@xaut.edu.cn

 

三、博士师资

我院博士师资引进管理方式分为两种形式,即按照事业编制管理和师资博士后管理。按学校标准享受安家费、科研启动费、专项办公费、生活补贴及住房补贴等待遇。对于成果突出的师资博士后,经个人申请,学校审批,可提前转入学校事业编制。学校重点发展学科新引进的教师(成果突出的),可申请破格晋升教授或副教授职务。学校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为教职工子女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

薪酬待遇

1.纳入学校事业编制管理的博士师资,入校工作后工资按照讲师十级标准执行。安家费3.07.5万元,科研启动费2.012.5万元,专项办公费1.0万元;未晋升教授或副教授职务前,生活补贴500/月;学校未解决住房前,租房补贴1500/月。

2.按照师资博士后管理的博士师资实行“15+”协议工资制。其他业绩按照学校业绩奖励积分办法执行;合同期内取得的高水平科研论文、著作等,按照学校标志性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执行;科研启动费5.0万元,租房补贴1500/月;转入事业编制后,按照事业编制相应标准享受安家费、专项办公费、生活补贴等待遇。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18049271620

联系邮箱:zhangxinyu@xaut.edu.cn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下设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三电教学实验中心四个教学单位,现有教职工201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0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73人,另外聘企业导师119人。教师队伍中125人具有博士学历,占全体教师的85%3名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含1名副主任委员),3人分别入选国家教学名师、CJ计划讲座教授、CJ计划青年学者。

学院面向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智能控制、机器人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8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均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学院先后与美、日、英、德等国近十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西安理工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学院建有3个院士工作室和晶体生长设备与系统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晶体生长设备及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西安市电力电子器件与高效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先进导航与电磁技术研究所等重要科研机构。

学院以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贯通融合为发展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系统优化调度、控制与仿真、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无线光通信与导航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以电子级硅单晶生长设备为代表的特色、优势研究方向,产出了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

5年,先后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400多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百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0余件;发表科技论文1700多篇。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一、系所简介与专业特色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成立于1958年。全系现有专职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人、讲师和工程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CJ计划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CJ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霍英东教师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5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3人、陕西省科技新星3人。

信控系下设自动化(卓越)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拥有晶体生长设备与系统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晶体生长设备教育部工程中心、陕西省复杂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信息与控制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

自动化专业源于1958年原北京机械学院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是我国为促进自动化科学和技术发展、早期设置的自动化类专业之一。专业于2008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列入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2017年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2018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专业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具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

二、学科简介与研究特色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自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B+档。目前拥有博导16人,硕导38人,在校博士生64人,在校硕士生360余人。近5年承担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300余项,年均科研到款4000余万元,成果转化5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学科坚持前沿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学科发展指导思想,形成了复杂工业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先进检测理论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无人系统、导航定位与航天大数据处理等5个研究方向,在集成电路硅单晶生长过程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大型火电机组关键设备智能状态检测与优化控制、超快光电检测理论与技术、高精度炼轧综合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方向一:半导体硅单晶生长控制基础理论与技术

针对集成电路芯片用硅单晶材料生长过程中的建模难、检测难和控制难等关键问题,建立了高品质硅单晶生长先进控制理论,提出了在复杂多物理场环境下硅单晶生长过程建模与控制、关键变量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工艺参数优化与工程实现方法。所获成果为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关键支撑并做出突破性贡献。

  

电子级硅单晶炉                     硅单晶生长过程

 

硅单晶炉工作环境示意图

方向二: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优化与决策理论

针对复杂系统中结构多变、非线性、强耦合、不确定等特点,开展了包括混杂系统的建模与鲁棒控制,随机不确定系统的稳定

性分析及鲁棒概率控制,网络系统的稳定最优控制等系统建模、控制、优化与决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成果,为解决复杂系统控制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聚热发电系统

 

        电弧炉精炼炉照片                 电弧炉精炼炉控制系统

 

 

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框图

 

 

方向三:先进检测理论、方法与智能信息处理

针对先进智能工业应用领域中的高精度光电目标检测、信号特征有效表示、目标准确跟踪、定位和识别等难题展开研究,提出了太赫兹成像、域自适应稀疏特征表示、低质量图像增强与软测量等系列创新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复杂变量高精度快速检测理论与方法中的难题,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防军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空气预热器结构示意图

      

间隙控制系统                     热点检测系统

 

结构光三维形貌视觉测量

方向四:数据与机理融合的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

针对以安全可靠为主要指标的控制系统,开展基于数据与机理融合的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可靠性建模与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异构信号设备无缝监测、关键设备剩余寿命预测、列车车轴老化评价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与评估、关键设备的维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列车控制系统结构图

 

虚拟样机工程

方向五:导航跟踪与多模系统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开展了卫星及全天候环境下的长波导航与授时、地磁/景象匹配定位、移动机器人自主定位、车联网相对定位、跟踪以及多模融合等方面的研究。

                   

实验采用的MT-R移动机器人          估计的3区域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三、招聘计划与相关岗位

自动化类、电气类、信息类、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

四、报名时间:长期有效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焦老师,电话:13572889153

邮箱:jiaoshangbin@xaut.edu.cn

 电子工程

一、系所简介与专业特色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代,现有专职教师45人,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3个专业,在校本科生800余人。电子工程系先后获批全国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陕西省新型半导体功能材料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功率半导体器件与智能系统集成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教学团队、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专业历史沿革                     专业平台

电子工程系以半导体相关方向为特色,曾参与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硅单晶炉,200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依托该学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2020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

 

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

二、学科简介与研究特色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成立于1972年,是国家为促进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早设立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最早以功率半导体器件研究闻名全国并持续发展,同时形成了集成电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电磁场与波等特色方向。拥有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青年托举人才、科技领域西安之星等优秀人才10余人,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26名。目前在校博士生40余人,硕士生320余人。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8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00多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2项,累计科研到款超500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近300篇,其中TOP期刊论文20余篇、高被引论文5授权专利150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相关成果转化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6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

本学科目前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及系统集成、新型半导体材料与新器件、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功率集成和电波传播与电磁场数值计算4个特色方向。

方向一: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方向

该方向致力于SiCGa2O3GaAsNiOGaN和金刚石等新型半导体材料可控制备及其器件研究,旨在通过材料结构设计、生长控制、性能调控及器件性能优化,提升新型半导体材料品质,实现高性能光电子器件开发。在半导体SiC晶体制备及其器件研究方面深耕30余年,具有SiC生长设备自主研制、SiC生长技术研发以及SiC功率器件系统研究特色,已形成从SiC材料制备和特性研究到器件研发的一条龙国内高校特色学科优势。

     

SiC晶圆片                 SiC材料生长设备

 

方向二: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功率集成方向

该方向开展电力半导体器件和模块的新结构、机理与特性、制造工艺、可靠性及智能功率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在高压IGBT

FSRDSGTSJ-MOSFETIGCTMCT和智能模块与功率集成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提出了双芯IGCT等新型器件结构,揭示了IGBT等器件失效机理,研制了高性能 SiC 基的光触发晶闸管、门极可关断晶闸管等器件,完成了1200V-6500V IGBT模块研发,成果应用于高铁机车牵引等领域。

       

复兴号辅助变流器        风电功率模块       功率器件可靠性研究

方向三: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及系统集成方向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及系统集成方向聚焦复杂场景下感知型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中的瓶颈问题,在大面阵图像传感、生物信息感知、低功耗片上系统、3D集成、ESD 保护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在超大阵列CMOS图像传感器的高效混合信号完整性设计方法、生物医电领域的微流控细胞检测仪和视觉假体、三维集成电路产业化测试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原创性成果,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SOC验证平台     超大面阵图像传感器    细胞培养系统

 

方向四:电磁理论与数值计算方向

电磁理论与数值计算方向主要围绕电磁理论、数值计算及并行计算、电磁参数诊断等技术及相关应用开展研究工作。提出的地基授时导航系统传播时延修正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国土范围内ASF修正数据的从无到有,在总装长河二号演示验证试验中得到充分认可;研发的长波接收机有望在提升我国综合PNT体系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卫星信号模拟系统   ASF修正数据库系统  地磁匹配导航仿真与评估系统

三、报名时间:长期有效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电话:13891920180

邮箱:jingliu@xaut.edu.cn

 通信工程系

一、系所简介与专业特色

通信工程系现有教师26人,高级职称16人,博士学位22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约85%。师资队伍中,有省级教学名师、陕西省杰出青年计划、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陕西省中青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青年科技奖”、校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

通信系的通信工程专业起源于北京机械学院(1972年并入陕西机械学院)无线电教研室,1997年正式以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招生。2011年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2014年获陕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获陕西省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和陕西省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9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学科简介与研究特色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硕士点学科,于2006年获得学位授予权,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国家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于1990年批准建设,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于2003年批准建设。2011年,获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科拥有陕西省智能协同网络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欧阳晓平院士工作室、西安理工大学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及电子工程省级实验中心等科研平台,形成了包括院士、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

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要开展无线光传输、通信网络等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近年来,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厅局级科技攻关及横向项目50多项,经费达1000万元,获各级各类奖项多项科研成果奖近20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目、三等奖5项目,获批发明专利50多项,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600多篇。

二十年来,学科紧紧围绕无线光通信理论与技术、现代通信网络和智能目标识别理论与技术特色方向开展研究攻关,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未来针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光学工程进行优秀博士和师资博士后招聘。

三、招聘计划与相关岗位:

教学科研岗位1-2人。

四、报名时间:长期有效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老师,电话:13319293617

邮箱:wupengf@xaut.edu.cn

 三电中心

一、系所简介与专业特色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三电教学实验中心,主要负责全校电类基础课的理论与实验教育工作,以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组织、训练与指导工作。是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三电教学实验中心历史悠久,与学校同龄。20029

月学校把电类和非电类的专业基础教学实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将原来的电路、电子学、电工学三个教学单位整合在一起,成立西安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我校习惯称为三电教学实验中心简称三电中心

目前,中心包含10个电工学实验室、3个电路实验室、7个电子学实验室。此外还有EDA实验室、创新实验室以及与广东粤嵌联合成立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创新训练实验室等,承担全校电类非电类工科专业的理论与实验教育任务。中心共有38名教工,其中教师26人,实验室教师12人。高级职称14人,博士学位13人。中心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学改革论文。近五年以来,先后在多项讲课比赛获得多个奖项:获得全国讲课比赛国家一、二等奖以上3人,获得省讲课比赛奖7人;获得本科教学优秀奖7人,其中2人获得本科优秀一等奖;获得陕西省电子类实验技能竞赛奖11人次,实验案例竞赛奖3人。同时,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大创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奖70多项,国家级奖项12项,其中获得互联网+国家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3项,高水平信息前言邀请赛全国一等奖1项,挑战杯陕西省金奖1项。

三电中心在主要从事全校电类基础课的理论与实验教育工作之外,还负责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组织、训练与指导工作。中心教师分属于电子、通信、电路与系统、控制等多个学科。在做好教学与实践教育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近五年以来,主持并参与国家级项目18项,研究经费约1935.14万元;主持省部级项目12项,研究经费约737.5万元;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 收录24篇,EI收录15篇;获批发明专利31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成果转化2项。

二、招聘计划与相关岗位

招聘电路与系统、控制、电子等相关电类学科,具有嵌入式系统等软硬件设计应用能力的应届博士,主要从事电路、电子技术以及电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指导工作,以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报名时间:长期有效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邢老师,电话:029-82312301

  箱:xyh@xaut.edu.cn